undefined

 

 

戲的一開始馬汀尼老師就猶如劇名的教授般出來和觀眾前情提要了一下,之後正式進入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部分,一開始舞台的右下先透過羅密歐的好兄弟提到羅密歐的事做開端,而舞台的左上就是羅密歐當時的處境,結尾時同樣是結在羅密歐的好兄弟談論兩人的後續,而從一開始林孟修從台詞和演員的動作表現出他對羅密歐不同的情愫,即便他們沒有非常多的互動,我們還是可以透過演員的台詞節奏反應處理和動作去判斷出他是喜歡羅密歐的,只是這份喜歡一直都只能放在心裡;這齣戲是設定在70年代的台灣彰化,那個年代本省人和外省人的意識還很濃厚,編劇巧妙的將羅茱兩大家族的衝突,變成台灣族群的衝突,甚至更濃縮成一場籃球比賽,口音的嘲笑,有意無意的歧視肢體碰撞,造成錯誤的發生;至於戀愛部分,大家都知道羅茱是一見鍾情,在那相對保守的台灣,一見鍾情談何容易,但編劇透過第一次的樂團見面,大家熟悉的團康活動湊做堆,合理了他們的進展,我非常喜歡羅和茱在曖昧時,他們走在圈圈的光中,代表了一段時間的追求和曖昧推拉,最後透過青澀可愛的言語成功擄獲茱麗葉的心,後來經典樓台會導演也透過非常可愛的方式讓羅茱距離其實超進,只讓茱麗葉稍微高一點,象徵他們的心就是如此靠近,羅密歐不管進或出場都用翻的非常可愛,當他們在洞穴裡時,演員麥克風變成有點回音的模樣,很幫助想像

 

  不過有幾點比較可惜,那就是一開始茱麗葉出場時,演員一直走在蛋的邊邊,光沒辦法百分百的打在他的身上,而之後幾次同樣如此,後來補光時,也補得很突兀,還有燈在跟著茱麗葉走時,燈明顯走的很急很晃,令人出戲,廣播主持人一開始也有這樣的問題,但後來就好一點,然後在羅密歐他們打籃球時,女生們也同樣在說著台詞,但因為籃球的聲音,基本聽不太清楚他們在說什麼,羅密歐在樂團唱歌第一次吸引到茱麗葉那次也是一樣的狀況,後來籃球場打架的段落,雖然燈光變換搭配動作和音樂理應情緒十分高漲,但由於配合的不好,像是演員動作慢了才變換燈光之類的,基本沒有同步,打架也都打的太假,讓人覺得非常可惜,不知道是否因台詞的關係,飾演茱麗葉的演員,始終有點尷尬,特別是他在獨白時,甚至有點像朗誦,好像他沒有很相信自己的角色,還是是因這齣戲的台詞改編的不夠白話,但其他兩齣就沒有這個問題,不過演茱麗葉的爸爸咬字不太好,不知道是設定的關係嗎?但茱麗葉明明是外省家庭,這點也是有點不懂的

 

   第二齣哈姆雷特,基本上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劇本,而這三齣戲中我也最喜歡這齣的改編,阿弘原先就在劇團演繹哈姆雷特,結果自己的人生就發生一樣的事情,阿弘感嘆自己人生之餘還會說起哈姆雷特的台詞,自言自語中試圖和哈姆雷特對話,非常有趣,小時候總會覺得以前的皇帝就像現在的董事長,而這戲也是如此,還加入了政治的黑暗面,更符合現代大眾,不過我覺得改編的最殘忍的地方就是叔叔是他女朋友的爸爸,可能是因為沒有女主的哥哥這角色的原因,不過這更合理化了他對小菲的排斥,而不僅僅只是因對婚姻愛情的失望,當他們分手時,音效是下著大雨,整個場面很是悽涼,也符合基隆多雨的氣候,悲傷的城市;最後阿弘回到英國重新排戲,說起小菲的自殺,小菲出來的模樣,不管是哪一版的她都令人心疼;戲一開始有排戲時的鬼魂和後來阿弘回台遇到真正的鬼魂,這兩者有做出差別,前者明顯比較謹慎緩慢,後者明顯迅速,有種雷厲風行的味道;至於歌仔戲方面,阿弘邊讓他們演,邊自己解釋起哈姆雷特的劇情,非常有趣,雖然歌仔戲的表現的確十分業餘,但可能舞台太小也有限制他們的動作,雖然有非常多原創劇情和哈姆雷特的原文結合,但因為阿弘都會說清楚這時是哈的台詞或好像在和哈姆雷特吐露心聲,所以讓人不會有混搖感,始終有好像在強調,這不是哈姆雷特,這樣的故事可能發生在你我的生活中;至於哈姆雷特經典的獨白,這齣戲中除了說出那段獨白外,也加了許多角色對這段獨白的看法,語氣其實沒有很激動,動作沒有很多,但身體是低落的充滿無力感,令人印象深刻

 

  最後一齣就猶如悲劇競賽中,悲劇後面總要來齣羊人劇一般,這是一齣喜劇,皆大歡喜,其實我沒看過這個劇本,但看完後真的會有想去看劇本的衝動,主角在做聲音劇場,這次直接把排練過程變成戲的一部分,看著角色表面排戲其實是在彼此試探或藉機表白,實在是太可愛;同樣透過大家熟悉的團康遊戲,編劇直接讓我們了解角色的過去和他們的性格,這齣戲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事情永遠不是表面的那樣,就算是在台東這樣相對單純的環境,其實還是充滿了偽裝和秘密,由於是喜劇的包裝,所以這些秘密都沒那麼嚴重,而且輕易可被解決,最重要的是雖然有這些小秘密,但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所以當主角一開始問大家有沒有人對生活不爽的時候,沒有人認為,這樣單純的關係和生活是生活在都市的我們體會不到而且羨慕的;我特別喜歡女主角,她在假裝自己是同性戀時,帥氣和看透事情的模樣,這些都是她的包裝,只有當她和男主碰面,不告訴他真相,亂說自己是羅密歐時,才有小女人般的可愛,切換自如自然流露;可能是因為這齣的戲設定在現代,所以大家的表現都非常自然,完全都是小人物的縮影,他們的豁達和剛到台東時男主角的迷茫,形成明顯的對比,當羅密歐與茱麗葉成為劇中相愛的代名詞,某個演員說了一句哈姆雷特的台詞,剛剛才演完哈姆雷特的演員會說這句話我怎麼有點耳熟,這樣的細節令大家會心一笑,但更有趣的是為了呈現外面暴風雨,每個演員在進屋前都至少要轉個三圈,排戲時表現出不會演戲的不自然和講話尷尬,蟲鳴鳥叫皆為人為,就連道具上下場都變成戲的的一場秀,這些設定都讓這齣戲變的節奏明快又有趣

 

第一次看到莎士比亞的戲結合台灣本土文化,但又保留劇本很多精華,通常大家比較常做的事只保留莎劇的核心,包裝整個換掉,有些人沒看過劇本就根本不知道原來是莎劇,但這齣戲其實很有意識的在告訴觀眾我就是改編自莎士比亞的戲,算是很特別的一個創新,而且我特別喜歡主角都正好排著同樣的戲,這樣的對比,不僅可以讓我們知道這是劇本的哪個片段,更能讓我們有種劇本中的人和劇中人的對話的感覺,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到我的FB粉專Dear Yun,幫忙按讚分享喔!

 

 

 

 

 

 

 

 

 

arrow
arrow

    Dear 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